赤焰冤案是無數人的噩夢,靖王失去了最好的伙伴和最敬愛的小殊,而靜妃何嘗不是失去了深愛的林燮,還有最好的姐妹呢?
對赤焰冤案提出異議的大臣和親王,無不受到株連,一時間竟所有人都沉默了。
沉默的還有靜妃,而靖王這頭倔牛被遣到更遠的地方,幾乎所有人都忘記了,他也是個皇子。
靖王多年歸來之后,譽王一句話讓梁帝就不痛不癢的譴他出去了。
靖王也是個皇子,但是就算掖幽庭里的太監,都不把他放在眼里。
還是霓凰出手,教訓了那個以下犯上的太監。
當梅長蘇說,他想輔佐的是他靖王的時候,靖王只覺得是一則笑話。而且是一點兒都不好笑的冷笑話。
嫡位一直是太子和譽王在爭,他這個不入流的小小郡王,怎麼會和奪嫡聯系起來呢?
但是梅長蘇一句話,就把靖王的心盤活了。
他說大家都能想到的有什麼意思,能把最不可能的人扶上皇位,才是麒麟才子該有的選擇。
這是何等的豪言壯語!
這就是麒麟才子的思路?
靖王不對梅長蘇有所質疑是不可能的。但是庭生的事,確實讓靖王看到了誠意與希望。
朝堂辯禮讓大家都看到了越妃對皇后的不敬,同時也讓靖王看到了他與太子和譽王的出身,其實并沒有什麼不同。
太子和譽王能做得,他為何不能做?
靖王見靜妃的時候,他把要奪嫡的事告訴了靜妃。
靜妃壓根沒想到靖王說的是自己奪嫡,當她明白之后,問靖王的第一句話是:「 妳決定了?」
靖王說決定了。
靜妃說這很難。
靖王說我知道。
然后,靜妃說那妳就去做!
接著靜妃說不要顧念我!
最后靜妃說,成也罷,敗也罷,只要我們母子生死共擔,又有何懼!
靜妃為何先問靖王是否真的決定了,又說這很難。而不是先說這很難,再問靖王是否真的決定了。
孩子決定要去做一件事,母親問他是否決定了,再說這很難,再說同意的話。按常理來說,也是說得通的。不過,我怎麼覺得靜妃等靖王這個決定已經等了很久了呢?
如同開頭說的那樣,靖王失去了最親的兄長和小殊,靜妃也失去愛慕的林燮和親愛的宸妃姐姐。她心中的恨,不會比靖王得少。
奪嫡翻案,靜妃如此聰慧,梅長蘇能想到的事情,靜妃怎麼會想不到呢?
只是奪嫡的主體是靖王,兇險靜妃自然不怕,可是她不能把這種兇險強加到兒子身上。
只能等著靖王自己開口。
這麼多年過去了,靖王一直沒有開口,她也從沒有責怪過兒子。一如既往地關心他,愛他,給他做各種好吃的,尤其是靖王最愛吃的榛子酥,她做得是最多的。
靜妃不愧是最好的母親,靖王有母如此,是他的幸運。
其實靜妃一直在等靖王這個決定了,妳怎麼看?妳覺得我說的對不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