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最慘:13歲上了龍床,連降四級為宮女,死后不準葬入皇陵

誰能想到,一個堂堂內廷之主,竟被連降四級成了宮女,猶如從天堂進入到地獄一般,可是它就是真實地發生了,它發生在清朝后宮,創造這項紀錄的是清朝最平庸的皇帝:道光皇帝。

確實,道光是一個刻薄寡恩的皇帝,后宮妃嬪降級如同吃家常便飯一般,而且,道光皇帝的后宮,個個都不是讓人省心的主兒,如果要拍一部宮斗劇的話,道光后宮是再合適不過了,看看今天這位睦答應,真是慘絕人寰啊。

其實,睦答應的出身是相當不錯的。

睦答應是一名來自滿洲正黃旗的女子,姓赫舍里氏,如果你對清史有所了解的話,就能想到,睦答應可能與康熙的老婆孝誠仁皇后有關系,確實,她們來自同一家族,有堂親關系。

赫舍里氏是滿洲勛舊世家,始祖是穆瑚祿都督,當時女真還處于四分五裂的階段,能夠做到都督,說明這個人的社會地位是比較高的,到穆瑚祿曾孫這一代,出了兩位兄弟,分別為碩色、希福。

碩色、希福早年居住于哈達地方,努爾哈赤滅掉哈達部后,碩色二兄弟帶領族人歸順建州,這兄弟二人有點特殊才能,比如說精通多種語言,這種人比較適合搞文職或外交工作,事實證明,碩色兄弟二人還真是往這兩個方向發展的。

這位名叫碩色的,生有一個兒子,此子后來成了皇太極身邊的侍衛,順治朝成為內大臣,到了康熙朝成了朝廷首輔,不錯,碩色的這個兒子名叫索尼,是康熙老婆孝誠仁皇后的爺爺。

那個希福就是睦答應的七世祖。

這樣來看,睦答應應是孝誠仁皇后的同族玄侄孫女。

由于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成了康熙的老婆,還是原配老婆,這使得赫舍里家族在康熙朝達到極盛,家族地位非一般人家可比,比如睦答應的六世祖帥顏保官至禮部尚書兼內大臣,睦答應的五世祖赫奕做到了內務府總管兼工部尚書。睦答應的高祖嵩壽歷任禮部侍郎、內閣學士與副都統,并襲三等子爵。

不過,隨著索額圖的倒台以及太子胤礽兩次被廢,赫舍里氏還是走向了衰落。

睦答應的曾祖鑑昭只做到了員外郎,祖父增保好一些,襲三等子爵,曾任哈密辦事大臣與副都統。

睦答應的父親名叫奎善,奎善承襲了父親的子爵,只是在侍衛處任過職,而且,睦答應這個父親沒有兒子,只好在同族中找了一個養子,名叫榮昌。

到了嘉慶道光兩朝,雖然赫舍里家族早已不如康熙朝那般顯赫,但比一般的八旗世家還是要強不少的,就憑睦答應家里的這個子爵,就夠顯擺好多回好多回了。

道光二年,也就是1822年,道光繼位后第一次舉行選秀,共有四位秀女被選中,分別為全嬪、睦貴人、祥貴人與珍貴人。

「原任男爵頤齡之女著為全嬪,子爵奎善之女著為睦貴人,原任郎中久福之女著為祥貴人,前任道榮海之女著為珍貴人。」

這四個女人,兩個鈕祜祿氏(全嬪、祥貴人),兩個赫舍里氏(睦貴人、珍貴人),出身都很不錯,兩個家里有爵位,可從結局來看,雖然全嬪后來當了皇后,但說實話,她們的結局都不太好,尤其是睦答應,是最慘的一個。

似乎從一開始,睦答應就是最不被看好的那個,入宮后就被打發到了延禧宮居住,我們前文曾講過,延禧宮這個地方離蒼震門較近,人員來往頻繁,容易多發事故,不是一個好地方,寵妃是不會住到這里來的。

事實確實如此,另外三個女人入宮沒幾年,一個封了貴妃(全貴妃),兩個封了妃(祥妃、珍妃),只有睦答應一個沒有動過,依然是個貴人。

一直到道光十年十二月,道光才奉皇太后的懿旨將睦答應封為睦嬪。

不過可千萬不要高興太早,清朝嬪位以上的嬪妃冊封共有兩道程序,第一道是皇帝先下旨詔封,相當于口頭說一下,第二道程序是舉行冊封禮,給嬪妃頒發冊寶冊印,相當于有了職稱證書,這樣才算是正式入編了。

第一道程序與第二道程序通常會間隔一兩年的時間,這段時間皇帝會對嬪妃進行考察,看看她們合不合格,當然內務府準備置辦東西也需要時間,剛才我們說道光封睦答應為睦嬪只是走完了第一道程序,要頒發證書,還需要第二道程序。

道光十一年六月,內務府造辦處為睦嬪準備冊冊寶冊印都已經制作完成,需要往上面刻字,但道光帝卻作出指示: 「著于明年開印后,再行請旨擇吉鐫字。」

看到了沒,這是暫停了睦嬪的冊封事項,也就是說,睦嬪當時應該是得罪了道光帝,所以才有了失寵的跡象, 果不其然,到八月初二這一天,敬事房就傳旨將睦嬪降為睦貴人。

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僅僅是個開始,從這一年八月被降為貴人開始,到道光十二年四月初三,睦答應已經被降為官女子,稱睦官女子,從嬪到官女子,連續被降了四級,放眼整個大清后宮史,都是極為罕見的。

到底睦答應是犯了什麼錯,讓道光帝如此大動干戈?史料中沒有交待,不過我們可以看一下其他相關案例,比如說彤貴妃,因將皇帝賞賜之物送給身邊太監而被連降三級,還有一位蔓常在,因派太監與娘家人私下來往,同樣被降為官女子。

或許睦答應也是犯了這樣的錯誤。

其實,我們仔細分析,如果是被降為常在或答應,或許還可以接受,被降為官女子就不一樣了,官女子其實已經是下人了,這會讓家族蒙羞的,經歷了這次打擊,睦答應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道光十二年四月初五這一天,睦答應落水致死,推測主動性落水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人都會碰到意外,為什麼睦答應在降為官女子后會落水呢?很明顯這并不是意外,而是有意為之,也就是說,睦答應是自盡身亡的。

就是可惜了睦答應,道光二年入宮時應該只有十三四歲,到道光十二年也只有二十多歲,又是一個薄命紅顏。

睦答應去世后,道光帝原本是打算將其埋到六股道草草了事,沒想到過了三年道光似乎是后悔了,便將其追封為答應,內務府也打算將睦答應改葬到曹八里屯園寢,不過到八月二十八日這一天,睦答應的彩棺竟然與孝慎成皇后的梓宮一起被抬到了西陵。

這樣,睦答應最終被葬在了慕東陵,很明顯改葬到慕東陵,也是出自道光帝的意思,看來道光是真為當年的事情后悔了。

不過,斯人已逝,后悔又有什麼用?睦答應最終成為慕東陵內埋葬的唯一的答應。

參考資料:《清史稿》《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宮中雜件》

用戶評論

2023/4/1 13: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