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整部劇可以說是盛家的發家成名史,老爹盛竑只是個六品通判,兒子女兒卻個個出息,長子盛長柏三次拜相,女婿也都是朝堂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子女的婚嫁方面,盛家兩個庶出的女兒最出名,都說庶女出身不好沒前途,可盛家的庶出女兒卻個個高嫁。
四姑娘墨蘭雖嫁入永昌伯爵府但行路不正,眾目睽睽下不知檢點的自己找郎君,事情過了許多年還是會偶爾被拿出來磨嘴皮子。
當然最后她也沒落好,一口氣生下五朵金花,朵朵都低嫁,找不到合適的女婿,便想著把姑娘塞回娘家。只有嫡親的兄嫂礙于情面收了一個,還是個庶子,最終沒有混仕途,回宥陽老家學做生意了。
與墨蘭相比,同樣是庶女出身的明蘭卻活成了盛家小一輩女眷的偶像,無論是庶女,嫡女都恨不能沿襲她的傳奇。
在別人的口中,她不但嫁得好,還把夫婿吃得死死的,跺跺腳朝堂都要抖三抖的顧候爺對她死心塌地了一輩子。
明蘭晚年生了一場重病臥床不起,征戰沙場幾十年都不曾紅過眼的顧廷燁居然哭得像死了爹一樣。
按理說這樣的專寵不免惹京城權貴人家的非議,畢竟那會男人有個三妻四妾都是面子問題,就像是現在的有錢人都有好幾輛拿得出手的豪車一樣,這樣才會顯得尊貴。
偏偏明蘭為人好,跟國公府,侯府以及各個豪門貴眷關系都很好,所以也沒有嘴皮子生癢的婦人多說一句。
在那個立法森嚴的男權社會,能活成明蘭這樣確實是個傳奇,顧廷燁本是個從小蠻橫跋扈且身邊鶯燕無數的貴公子,為何甘愿婚后卻只守著明蘭一人?
1,不經意間流露的欣賞
在電視劇中,明蘭跟顧廷燁從小相識,顧廷燁還幫助過明蘭成為了她的恩人。
其實在《知否》原著中,對明蘭而言顧廷燁只是她們這些閨閣女孩口中的浪蕩子,她知道顧廷燁是因為嫣然哭訴自己的婚事,她第一次見顧廷燁還是在襄陽侯過壽的時候,被嫡母拉著四處稱呼人。
對顧廷燁而言,明蘭給她的第一印象不是漂亮,而是特別能裝,她似乎總想跟眾人一樣。明明不怕蜜蜂,卻佯裝著很害怕的樣子,撲到女孩堆里,輕呼著,拍著胸口。
接著他便看了一出好戲,齊國公府的榮耀,京城多少閨秀的夢中情郎齊衡拉著她滿臉傾慕愛戀,滿口甜言蜜語。
這番場景只怕是個女孩都抵擋不住,可是明蘭給出的反應卻是害怕齊衡會連累自己,反復嚴令齊衡不得有任何泄露,搞得齊衡失魂落魄地離開。
在顧廷燁看來,明蘭就像是個警覺的小松鼠,時刻提防著周圍可能出現的危險。
顧廷燁攔著她詢問余嫣然的事情,明蘭并沒有表現出在齊衡面前時的怯懦,而是說了一句話:
「一名叫曼娘的女子曾經攜帶一雙兒女取過余府,余老太太被氣吐血了,隨后便傳出了語言人跟老家的一個孩子定好婚約的事情。」
舉止得體,言語清楚,回答得也明確,既替與大小姐圓了場面,又緩和了顧廷燁的怒氣,可謂是有勇有謀。
在跟余嫣然的婚事這件事上,顧廷燁感覺自己被耍了,明明余閣老已經松口了,可是一覺醒來人家又變卦了,還冒出個已經定好的婚約火速出嫁了。
也正是這次的交談,顧廷燁第一次隱隱覺得曼娘似有不妥之處。
后來顧廷燁被侯府掃地出門,嘗盡了被家人算計,被親人欺騙的滋味。自己行走江湖,憑借自己一雙拳腳吃飯的時候,午夜夢回竟然會常常想起明蘭的笑臉,這大概就是慢慢住進心里的感覺吧!
明蘭回宥陽時遇到了水賊,顧廷燁把她從水里撈出來。
那一刻湖光水聲,夜黑風冷,明蘭的一雙眸子明亮若星辰,讓人看一眼便不會忘記,顧廷燁竟看得有些癡傻,這應該是他這輩子見到的最好看的眼睛。
經過一番對話,他發現明蘭是個聰慧之人,而且總能猜到他心里想什麼,對待同一件事情總能有自己的看法。這樣的女子究竟是好還是不好?
顧廷燁的心中細數著明蘭的壞處:
首先,她是個小騙子,口是心非,表里不一,還會裝模做樣。
其次,她只是個小門戶的庶女,顧廷燁當年可是放出話非高門嫡女不娶的。
還有,明蘭從心底就瞧不上他,這是有眼無珠。
不過能計較出一個人這麼多的壞處來,不正是說明開始在意她了嗎?顧廷燁自己也不知道從何時起就迷上了這個滿嘴謊話又會阿諛奉承的小姑娘。
他們見面次數不多,但每一次的相遇,明蘭都會在顧廷燁的心里占多一分位置。
比起所謂的一見鐘情,這種慢慢滲透的愛意更讓人甘之如飴,不知不覺中顧廷燁開始想著她,還謀劃著如何能娶到她。
2,真心相待有多難
明蘭嫁給顧廷燁有兩個原因:
第一,顧廷燁要娶盛家嫡女的事情已經傳遍整個京城而且還稟明了皇帝,但嫡女如蘭跟文炎敬的私情被當著顧廷燁的面捅破,她自然不能嫁給顧廷燁了,那便只剩下一個明蘭,若是盛家交不出女兒,那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搞不好還會惹怒皇帝。
第二,顧廷燁對明蘭說的那段話,讓她感動了。她已經習慣了隱藏真實的自己來適應周圍環境,但顧廷燁卻知道她心中的委屈和憋悶,還承諾她以后可以暢快做自己。大約是因為這份被理解而感動,明蘭竟滿臉淚痕卻不自知。
嫁給顧廷燁后,明蘭兢兢業業的做個好妻子,好繼母,把顧廷燁當老板一樣伺候,把侯府當公司一樣打理,她甚至做好了給顧廷燁納妾的準備,只要對方是個好相處的就行。
她用自己認為的被社會認可的好妻子方式來對待顧廷燁,卻從不曾也不敢把顧廷燁當成可以任由她依靠的男人。
經過了諸多磨難,顧廷燁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任性而為的小伙子,他也變得會隱藏自己的心思觀察別人的行為,學著權衡利弊。
即便是喜歡明蘭,他也沒有把明蘭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
曼娘伙同小秦氏趁著明蘭要生孩子的時候跑到侯府大鬧,還企圖撞向大肚子的明蘭弄個一尸兩命,好在家仆制服了曼娘,還護著明蘭順利產下了兒子。
顧廷燁得知此事后第一反應并不是為明蘭報仇,而是想著如何把曼娘這件事情壓下去,不讓這件事情影響自己的仕途前程。
這件事情雖然表面上看處理的很好,卻傷了明蘭的心。
明蘭剛嫁入侯府時,他在飯桌上只顧自己甩臉色說狠話,把長輩們都得罪完了扭頭就走,卻忘了明蘭還留在那,侯府的家眷們會怎麼用言語刻薄她。
明蘭跟齊衡的種種過往雖然從未越矩,但畢竟前塵往事在那放著,顧廷燁從頭到尾都知道,可他總是時不時的提起齊衡,然后觀察明蘭的言行變化,一而再,再而三的試探明蘭。
他總覺得明蘭對自己太客氣,不吃醋不發火,凡事都能冷靜的分析利弊,然后在做選擇。
他說明蘭從未把自己當成可以依靠的丈夫,可他自己什麼時候真正讓明蘭放心的依靠過。
明蘭是在成長過程中就習慣了隱藏自己的真心,用大腦思考分析利弊來區別對待各種人,而顧廷燁則是在被家人誣陷,被親人欺騙后,殺死了以前的那個顧廷燁。學會了算計之后,便不會真心待人了。
直到盛家祖母被毒害遇難時,顧廷燁看著明蘭跪在病床前哭的那麼傷心,那麼掏心掏肺。為了替祖母討回公道,封府捆人毒打用盡招數,什麼生死富貴全部拋開,豁出自己的全部,萬死不肯回頭的樣子,他才如夢初醒。
祖母真心待明蘭,明蘭也回饋真心,自己對明蘭又付出了多少真心,卻要求她拿出十分的真心對自己,憑什麼!
他走了那麼多路,學了那麼多得失進退,卻忘記了最緊要的東西,忘記了如何真心待人。
命運對他從來都不是坦途,越過坎坷后再回頭望去,竟發現遺失了最珍貴的過往。
一日,兩人平心靜氣的坐著談論曼娘的事情,顧廷燁說出了這麼多年壓在心底的話,說出了自己對明蘭的虧欠和無奈,明蘭也第一次重新直面自己的內心。
「你人前人后的護著我,是我不知足。
我是害怕,怕你有朝一日不喜歡我了,我該怎麼辦?
所以我總愛斤斤計較,多一分少一寸,一點都不肯吃虧,這才埋怨你不真心對我。
我就怕有那麼可怕的一天到來,我會傷心到死的。
你待我好,我都懂,我就是害怕。」
一切說開了,兩個人抱在一起,像兩個受了委屈的孩子,互相撫慰溫暖。
他們都早早地被現實磨滅了天真和熱情,在生活中學會了各種偽裝,對人,對事,都充滿了戒備和提防,小心翼翼地前行,再不敢輕易相信。
直到翻山越嶺,猜疑傷心,繞上一大圈才發覺,原來想要的東西近在咫尺。
夫妻本就是一體,既然選擇一人終老一生,那就不能凡是藏著掖著,委屈了自己的同時也傷害了對方。
因害怕而回避不如直接坦誠相待,把話攤開了說。
3,獨寵
書中有句話是這麼寫的,自從明蘭嫁入侯府后,顧廷燁連只母馬都不肯再騎了。
這話雖然聽著好笑,但也說明了顧廷燁對明蘭的獨寵。
他冷落了幼時陪伴的秋娘,送走了嫣紅帶來的紅綃,連上司送來的鳳仙都不曾多看一眼,本來是個花天酒地的公子哥就這麼突然轉了性。
小秦氏說過一句話,老二跟他那個老爹一樣樣的。
老侯爺何嘗不喜歡風風火火的白氏,也喜歡小秦氏的溫柔,但都不是愛,他深愛的只有大秦氏。
顧廷燁也喜歡曼娘的溫柔,喜歡秋娘的實誠,但都不及明蘭的一顰一笑一個眼神,這就是喜歡與愛的不同,喜歡可以割舍,但愛卻不能。
當時的男權社會,女人能得到男人的愛何其不易,所以大多數女人都會覺得只要男人給自己留著體面,自己也應該顧及丈夫的臉面,給她尋個老實本分的妾室充門面。
明蘭雖然知道這是一種必須遵守的社會規則,但從心底還是不能接受跟別的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
顧廷燁從小受盡了家宅不寧的苦楚,也被女人騙怕了,能娶到體貼懂他的明蘭已經覺得三生有幸,他不想再讓明蘭傷心,所以對異性都保持距離。
那個社會流行領導賞賜女子給下屬,但大多數主動送上門的都是有目的而來,他前面幾十年都是受苦熬過來的,最討厭別人插手他的家務是,所以一般賞賜來的女子都沒能如意。
蜀王賞賜過顧廷燁兩撥美女,第一批被他送給軍中的單身漢當老婆了,到了第二批蜀王特地叮囑他要自己留用,于是他每逢家宴都會讓這些美女出來表演歌舞。
自己不主動去找,旁人送得又不要,這才成就了顧廷燁和明蘭一夫一妻的傳奇。
4,
對顧廷燁來說,從小在別人的算計中長大,被欺騙,被陷害,被利用,離開侯府的他一無所有,從頭來過只能殺死以前的自己,學著謀劃事情算計別人。
要不是遇到明蘭,娶了明蘭,他怕是這輩子都不會再相信女人了。
有人說明蘭是撿了個巧,要不是做續弦,她這樣的庶女即便是顧廷燁在喜歡,也不會娶她。
要說遇見顧廷燁是明蘭的幸運,被明蘭治愈才是顧廷燁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