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老姑娘入豪為妾,還能生兒子分家產,她憑什麼

妾室的身份就是下人,注定沒有好命。

《知否》里的妾室大都沒有好結局,就連被盛紘寵上天,日子過得比大娘子還風光的林小娘,都沒逃過被毒打后趕出盛府的命運。

有誥命傍身的妾室小鄒氏,也是被掌臉變成大豬頭后,趕到城外的莊子幽禁。

當然,這都是恃寵而驕,不知輕重的妾室。

也有默默無聞,隱忍度日的妾室,比如衛小娘。

即便她忍下所有苦楚,挨餓受凍也不說,最后還是被人當成擋路石踢走了。

羊毫那麼老實,從不敢對主人的位置有半分想法,每次跟盛長柏行房后,海氏還是會差人送去避子的湯藥。

她一輩子都只是個通房丫頭,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

可見恃寵而嬌不行,隱忍度日也沒出路,那委屈自己或者被迫淪為妾室的女子,出路在哪里?

其實《知否》里有個混得很好的妾室,不但嫁入伯爵府衣食無憂,還生了個兒子傍身,等兒子長大分了家,等待她的就是一眼望到頭的好日子。

這個了不起的女子,就是幫華蘭對付惡婆婆,助她脫離苦海的張姨娘。

1

華蘭嫁入袁家,雖然丈夫是個踏實肯干的人,但有個難搞的婆婆。

婆婆偏心大兒子和大兒媳婦(大兒媳婦是她的親外甥女),讓她操心管家,用自己的嫁妝錢填補袁家財政上的大窟窿,還隔三差五的讓她出錢置辦東西,連小姑子出嫁都要讓華蘭把自己陪嫁來的莊子送給妹妹。

金錢上的勒索也就算了,如果能破財消災華蘭也就認了。

可婆婆送給袁文邵的通房丫頭,都有一個足球隊那麼多人了,生怕華蘭籠絡了丈夫的心,兒子就不孝順她了。

華蘭頭胎生了個女兒,她說丫頭片子沒什麼金貴的,恨不得連擺酒都免了。

經過賀老夫人的調理,華蘭終于二胎得子,婆婆又借口說華蘭月子沒坐好,孩子要放到她屋里帶。

結果屋里一個伺候的人都沒有,剛會爬的孩子打翻了香灰爐,濺了自己一身的火星子,要不是華蘭的長女時常去看望弟弟,孩子燒傷了怕是都沒人知道。

剛生過孩子的華蘭瘦得皮包骨頭,又受到這樣的驚嚇,癱在床上重病不起。

明蘭得知姐姐的遭遇,便給她想了一個主意,讓婆婆轉移一下戰場。

婆婆在袁家生兒育女操勞大半輩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袁老太爺也找不出理由休了她;袁文邵是個孝順的兒子,更不可能為了華蘭跟母親翻臉。

所以華蘭永遠無法擺脫這個惡婆婆的糾纏,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婆婆把對準自己的槍口推往別處。

由婆媳斗爭轉為妻妾斗爭是最好的方法。

2

可天底下沒有媳婦給公爹找妾室的道理,就算身邊有人,華蘭也送不出去。

明蘭建議她去找袁文邵的大姑姑幫忙,姐姐體恤弟弟,送個妾室照顧他,這個理由總是可以的。

華蘭跟姑母哭訴了自己的遭遇,把受傷的孩子給她看,還講了一段春秋時期鄧莊公和共叔段的故事。

本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因為母親的偏心區別對待,最后導致兄弟鬩墻,家族也分崩離析。

姑母聽了這些就不會再把袁家的事情當成婆媳內部矛盾,而是上升到了要維護家族團結的高度。

袁家是姑母的娘家,袁家兩兄弟,老大文不成武不就只喜歡偷懶多清閑,老二精明能干,若是此時幫助了華蘭,既消滅了袁家未來的隱患,也算賣了華蘭一個人情,以后她肯定要依仗二侄子袁文邵更多一點。

要說袁文邵這位姑母辦事效率極高,不過幾日功夫,就給弟弟物色了個大齡未婚女青年。

家世好,人品正,父母雙亡后獨自撫養弟弟妹妹這才耽誤了自己的婚事,到了二十幾歲還在家里,這個年齡也不好說親事了,便委屈過來做妾。

這樣有人生閱歷的溫婉堅強的女子,要比那種十幾歲的小姑娘更討忠勤伯爺的喜歡,而且她模樣好,性子好,還會寫字讀書。

即便袁夫人鬧得要掀屋頂,可老伯爺就是喜歡,她也沒轍,只能黑著臉喝了敬茶,想著以后如何整死這個小妖精。

婆婆有事可忙了,就沒工夫挑華蘭的刺了。

而這位張姨娘在袁家的生活才真正開始,她要怎麼做才能既完成任務,又不引火燒身,還要在這陌生的袁家博一番天地出來呢?

3

袁家后院的形勢明朗,嫡長媳和婆婆一條心且屬于強勢的一方,華蘭屬于地位不高且勢力弱的一方。

袁家的那位姑母找張姨娘時就給她定了任務,不能讓婆婆過于欺負華蘭,要讓兩兄弟團結,避免以后兄弟鬩墻之禍。

可妾室就是奴才,即便是正兒八經抬進門的良妾地位也不高,張姨娘想要完成這些任務,就必須先保證自己的安全(袁夫人既然能成為惡婆婆,肯定也做的了惡毒得大娘子)。

于是張姨娘對袁夫人畢恭畢敬地伺候,讓站著就站著,讓跪著就跪著,訓話就聽著,從不敢回嘴,也沒有半分怠慢,簡直就是活脫脫的華蘭第二呀。

可作為兒媳婦的華蘭受這樣的氣是活該,因為愚孝的袁文邵不會護著她,公爹那里她也不好去告狀,婆婆畢竟是長輩。

可張姨娘就不同了,袁老伯爺每天都跟她睡一個被窩,昨天看見臉上的巴掌印,今天又看到青紫的膝蓋。

自己如此喜愛得如花似玉又溫柔敦厚的女子,怎麼能受如此虐待,被荷爾蒙激起的保護欲讓他再也無法容忍妻子的做法。

狠狠地責罵幾次后,袁夫人變身容嬤嬤,可就算是針扎的小孔,袁老伯爺都能在不經意間發現(當然少不了張姨娘的用心)。

為了保護張姨娘,讓袁夫人消停,老伯爺還請出了家法,甚至威脅她要以善妒為由休妻。

這下袁夫人徹底怕了,虐待兒媳她可以端著婆婆的架子,可一個善妒的帽子扣下來,她就真的擔不起了。

張姨娘以退為進,首戰告捷。

當對方勢力太強,你無法抵抗時,不要硬拼,也不能一味忍讓,表面工作做到無可挑剔,把苦楚和傷痛向當權者反映,這樣才能有被重視和平等對待的機會。

同樣是讀書人家的女兒無奈委身官宦人家為妾,衛小娘嘴上說著想活下去,可隱忍到最后還是被趕盡殺絕,張姨娘嫁的男人比她更老,后院的形勢比她更嚴峻,可依舊能憑借自己的本事生存下來。

當你無法選擇生活時,不要總怪命運不公,有句話說得很好。

你不壓在命頭上,命就壓在你頭上。

4

無論在什麼時候,活下來是第一步,活得好才是第二步。

張姨娘在袁府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要找個靠山,袁夫人跟嫡長媳肯定是靠不上了,因為從進袁府的那一刻,她們就是對立關系。

老伯爺的年紀大了不可能護著她一輩子,而且后院生活,男人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時貼身保護。

所以二兒媳婦華蘭就成了她的必選項,從某種意義上講,她的出現就是為了幫助華蘭。

袁夫人借口說要修整府里的幾間屋舍,需要花錢,但府中沒有多余的銀子,就讓華蘭出錢。

理由很簡單,大哥袁文純賦閑在家沒工作,二兒子有差事而且到處忙碌掙錢,能者多勞總要孝順父母一些。

提到孝順父母,華蘭就沒有理由拒絕了,可張姨娘的一句話就解決了她的困頓。

張姨娘跟老伯爺說,我雖然愚昧不懂管家的事情,可咱們府里收入支出都是有賬可查的啊!而且袁家家底殷實,怎麼聽夫人的意思,如果二兒媳婦不拿錢出來,咱們就活不下去了呢?

袁老伯爺仔細一想,袁家的家底豐厚,且每個月都有進項,家里又沒有新增花錢的地方,也沒有大項開支,不說積蓄頗豐總不至于捉襟見肘啊!

于是開始查賬,最后查出袁夫人拿府里的錢跟娘家人在外面做生意,結果無一例外都是虧損,這才想著打華蘭的主意,讓她出錢平了這個賬。

袁夫人每次想找華蘭鬧,張姨娘的枕邊風都會把袁伯爺的矛頭引向她,幾次之后,袁夫人也消停了。

人要有好心腸,但不能圣母心泛濫,像張姨娘這樣,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幫助華蘭,華蘭自然也會有所回報。

5

袁文邵成了袁家最有出息的孩子,可他漸漸地更偏向妻子華蘭,不再對母親一味愚孝。

袁夫人盯華蘭就盯得更緊了,生怕她得了什麼好處不分給自己,還要讓袁文邵整的錢財交給她,她再統一分配,為此又挨了老伯爺一頓數落(當然這都是張姨娘的功勞)。

每次袁文邵帶回來好的皮貨,華蘭都會送出三份,大嫂嫂和婆婆的兩份都是表面貴重的,張姨娘的那份雖然看著并不貴重(畢竟她的身份在那放著),卻是最實在最好用的。

眼看著張姨娘生的兒子一天天大了,指望袁夫人請教養師傅根本就不可能。

華蘭便出錢圈了一塊地方,請了個教授刀棍的師傅,讓張姨娘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袁伯爺百年后,袁家自然要分家,張姨娘生的雖然是個庶子,可分家后依然能做一家之主,依然可以功成名就侍奉老母,再加上華蘭的幫襯,后半輩子就是一眼望到頭的好日子。

她雖然為家庭所累,在娘家熬到二十幾歲成了老姑娘,雖然不能做個正頭大娘子而是屈身為妾,但她依然能憑借自己的本領為自己后面大半輩子掙下了一份保障。

不認命才是對待生活最好的方式。

用戶評論

2023/4/1 13: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