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知否》中,林小娘的下場可謂凄慘。而在原著里,雖說林氏留下了一條性命,但日子過得也并不好。
在《知否》原著番外里,林氏被關在一個一間只有高窗的小小土屋里,每日只給三碗豬油拌飯。
這樣的結果是,吃了豬油拌飯又沒地可走,而且越吃越想吃,半年下來,林氏便胖了許多。
以至于后來盛家三公子的媳婦見了林氏也不免感嘆道:這是毀去了一個女子最為重視的美貌和窈窕。
但話說回來,林氏前期縱然犯下大錯,但她的兩個孩子,盛長楓和墨蘭對她卻是極為牽掛的,林氏被禁足的那段日子,長楓和墨蘭沒少想辦法想把林氏接出來,但奈何每次都是「弄巧成拙」。
一、長楓的努力,長柏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那一年,長楓的嫡長子能張口叫人了,奶聲奶氣的,極是可愛,長楓見盛纮喜歡,便想趁此機會把林氏接回家中:
「……實在不成,叫姨娘見見孩子也成啊,好歹,好歹是她的親孫子……」
據說當時長楓說著說著還哭了起來,而盛纮似乎也有些心軟了,畢竟林氏也是盛纮真心喜歡過的人,又為他生下墨蘭和長楓兩個兒女,回想過往,盛纮不免心生動搖。
但這件事巧就巧在,長楓提起這件事時,恰逢長柏回京述職,他知道這件事后,當即就一眼橫過去,長楓立刻就啞了。
長柏雖然當面沒說什麼,但他深知,林氏一旦被接回盛家,那必將又會掀起風波,且不說盛纮會如何,單是墨蘭和長楓,又不知會受到多少影響。
長楓不僅聰明,而且文采卓然,但就是缺少骨子里的那種毅力,所以長楓最需要的就是剛毅果決之人來把他拉回正途,比如盛纮,比如妻子柳氏。
但如果林氏一回盛家,以她的心思,說不定又會把長楓帶偏,連帶著柳氏的日子怕是也不好過。盛家好不容易「太平」了幾年,可不能又因為林氏,再次被攪得烏煙瘴氣的。
還有墨蘭,從小到大學的都是林氏妾室做派,如今正室嫡妻,卻沒有一點正室的模樣。
為了家族、弟妹好,長柏轉身就叫上長楓和幼弟長棟,三兄弟關起門來,由長柏領頭,對兩個弟弟說出了心里話:
你看看家中姊妹,除了四妹,哪個不是夫妻美滿、兒女繞膝?若非林姨娘,四妹的姻緣焉會如此?
你也是做爹的人了,倘若將來有個侍妾,也仗著你的寵愛,庶子出息,照樣為非作歹一番——反正只需幾年,又能殺回來——你當盛家門楣經得起幾遍糟蹋。
咱們身為男兒,成人前靠出身,成人后靠本事。將來你還要獨自撐起一個家,若沒個定算,只由著心中情意擺布行事,如何能成大事?
我們雖非同母所生,可到底是骨肉至親,難道我不盼著你們兩個好?縱不指著你們光耀門楣,但至少要能立身立世。男子漢大丈夫,是非在前,情分在后,不是讓你無情無義,而是得把情分籠在章程里。
聽了大哥長柏的話,長楓抱著長柏的腿痛哭流涕,指天發誓再也不糊涂了,今后一定以家門為重。
二、盛老太太的施壓
長柏訓誡長楓之后,盛老太太也給盛纮來了一封信,信中大意是,只要她活著,就別想接回林姨娘。至此以后,接林氏回盛家的事,盛纮再也不提了。
在外人看來,盛老太太似乎是多此一舉,明明長柏已經說服長楓,又何必把自己摻和進來,自招兒孫嫌呢?
一來,盛老太太其實就是這樣的人,雖然表面看上去冷漠,可心里卻是再和善慈悲不過的。她怕父子兄弟之間生了嫌隙,便想將不快都扯到自己身上。
二來,盛家除了盛纮,最有話語權的就是盛老太太,讀書人注重禮法,有些事,妻子兒女不好說的,母親卻可以時常提點敲打。
盛老太太一輩子為盛家、為盛纮殫精竭慮,不僅把大好年華都奉獻給了盛家,更是為盛纮出謀劃策,策劃前程,撫養孫輩,盛纮對盛老太太,更多的是敬重與感恩。所以,盛老太太的話,盛纮要聽,且要遵守。
盛老太太不讓接回林氏,那就不管是誰,都不能違反她的意思。
最后
盛老太太和長柏,都是理智聰慧之人,又一心為盛家著想。
對于長楓來說,更是三生有幸能娶得柳氏這樣的妻子,逆轉人生。
盛家是一個正在走上坡路家族,里面有深思熟慮的家長、有正義的男子、有聰慧的女子,更有團圓美滿的未來。
我一直覺得,林氏雖然給盛家帶來了一定的麻煩,卻也給盛家提了個醒,不要走盛家大房的老路。
人生海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要承擔。就如長柏所說,是非在前,情分在后,不是讓你無情無義,而是要把情分籠在章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