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
因為如懿傳就是被自己的立意給害了,老吹什麼帝王的婚姻圍城,故事的精彩度連延禧都打不過。
01
帝王婚姻圍城
《如懿傳》想通過如懿和弘歷的蘭因絮果,表現帝王的婚姻圍城。
說實話,這個點子確實好,而且弘歷的繼后斷發又是無頭公案
拿著個做立意,自然比《延禧》的「先說愛的就輸了」好。
但這個好僅限于比《延禧》好,比之《甄嬛傳》卻差了一大截。
《甄嬛傳》早就把帝后婚姻圍城融在故事背景里了,《甄嬛傳》要看到的是封建制度女人的悲劇。
從反封建角度上,《甄嬛傳》的立意絕對比《如懿傳》高,且并不擰巴。
《如懿傳》把帝后婚姻圍城講好,也不錯,但它的缺點在于過于擰巴。
歷史上乾隆就是不愛繼后,死后葬入妃陵,連永璂都設計讓他不可娶親。
可《如懿傳》一面要符合歷史,歷史上這個繼后最后確實被乾隆厭棄。
它非要和歷史反著來,卻處處又要符合歷史,反不如《延禧》一開始就把令妃做主角。
編劇寫劇的時不要太擰巴,就好比選題選錯了,再怎麼妙筆生花都回天無力。
《如懿傳》里皇帝說要保護如懿,就把如懿關進了冷宮,也沒看他對真兇皇后多厭惡。
一面說愛,一面又和皇后恩愛,確實難以理解個中邏輯。
要借《甄嬛傳》的熱度,便要把甄嬛的角色做好,只能把魏嬿婉塑造成毫無底線的壞,
而毫無底線的壞,人設淺薄,觀眾也沒有代入感。
在這樣的懸崖峭壁上寫文章,實在是對自己的能力,估值過高。
02
演員表演
《甄嬛傳》成功,很大一個成分是陳建斌的帝王演得好,帝王的不怒自威和厭倦感都十分貼切。
可《如懿傳》的皇帝上霍建華,霍建華是帥,但演技比陳建斌包容地說也只能算普通。
他太熱烈得參與后宮了,但帝王政事繁忙,哪里能這麼興致勃勃得出入后宮。
幾次[高·潮]戲份都沒接住周迅的戲,最后只能記住霍建華的帥臉和那一聲聲的「如懿啊」。
再說周迅,周迅是華語影壇第一個三金影后,演技毋庸置疑。
但為什麼孫儷能演好《甄嬛傳》,周迅演不好《如懿傳》。
周迅喜歡用微表情表達人物情緒,這樣的表演在電影是合適的,在電視劇上卻稍顯不足。
孫儷表現淚如雨下,表情那叫一個大,電視劇就要這樣的渲染力。
阿箬告發如懿那場,當時很多人覺得周迅演技不行,其實周迅在用微表情表演震驚。
要是孫儷會怎麼演?她絕不會只用一個眼神的飄忽不定來表達人物的惶惑。
這里最適合電視劇的是飾演令妃的李純,可這個人物實在不討喜,對她的演技你是很難夸的。
同時《如懿傳》里又有大量的台詞被重新配音,大量的口型是對不上的,
原本的大功臣陳婉茵被削弱成了個廢物,不知情的皇后又被改成了壞人,實在看不下去。
03
不好看的劇情
電視劇要有長足的吸引力是需要一個個小[高·潮]來鋪墊的。
《神雕俠侶》寫了四部,每一部都有小[高·潮],第一部的武林大會奪盟主,
第二部的絕情谷底大戰,第四部的襄陽大戰和郭襄生日,每一個都是經典的[高·潮]劇情。
但《如懿傳》缺少這樣連貫的[高·潮]戲份,前面的扳倒貴妃算一個,再是扳倒金玉妍算一個,
后面就純純是魏嬿婉發瘋,如懿人淡如菊冷待,海蘭出頭卻保不住如懿的孩子。
而結尾魏嬿婉的伏法又實在倉促,連個切實的證據都沒有,只有海蘭的「你不敢發誓嗎?」
最后靠太后甄嬛出面才料理了令妃,可要是令妃這麼容易伏法,前面她們干什麼去了?
渣渣龍最后看得人牙癢癢,魏嬿婉毫無代入感,如懿念蘭因絮果。
后半段劇情崩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可惜了那麼高級的攝影、布景和服裝,一盤好菜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