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知否》終于知道,賀母為什麼寧愿毀了親兒子也要幫曹家

看完《知否》,讓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劇中人物的感情經歷,更多的是親情,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盛府里最不受寵愛的妾室衛小娘,自己隱忍度日還是想著護明蘭周全,平日里教她讀書認字,還想著讓她去祖母那里受教,不至于跟著自己受苦,臨終前還囑托明蘭要好好活下去。

她自己沒什麼本事,卻依然想讓明蘭過上好日子。

林噙霜雖然對別人心狠手辣,但對墨蘭和長楓也是十足的疼愛,她冒著得罪盛竑被盛家趕出家門的風險,也要把女兒送到更高處的梁家做大娘子,享受著她認為的富貴生活還有正妻的位置。

父母對子女的疼愛,從古至今都是如此,為人父母者都愿意為了孩子奉獻出自己的全部。

那當孩子和親人之間需要做選擇的時候呢?

盛家的祖母徐氏本是勇毅候的獨女,嫁到盛家后遭遇寵妾滅妻的不公平待遇,自己的孩子都沒能保住,盛家唯一留下的骨血就只有一個庶子盛竑。

可是當盛竑考上了進士后,祖母為了給盛竑找個能幫襯提攜他的岳家,寧愿跟娘家人斷絕關系也不讓徐家嫁個庶女過來。

當兒子的前程和自己娘家親人之間要做選擇題的時候,盛家祖母選擇了前者。

盛家的大娘子王若弗是個心眼實說話直的傻憨憨,在兒子長柏高中后,她立馬想到要把親姐姐康姨母家的嫡女允兒娶來做兒媳婦。

允兒溫順乖巧性格又好,長得還漂亮,誰都喜歡。

可是康家并不能在仕途上幫助長柏,康家混的甚至都沒有盛家好,祖母便給長柏找了個一門五翰林的海家姑娘為妻。

王大娘子雖然心里不舒服,但考慮到海家對長柏更有利,也同意了。

所以, 正常情況下,當自己家的親戚利益跟兒子的前途相矛盾時,做母親的應該都會選擇站在兒子這邊

這種情況,放到現代社會應該也是這樣吧!

可劇中,偏偏有個奇葩的母親,性子弱耳根軟又拎不清,總想著拿夫家的錢財去幫襯娘家姐姐,甚至要犧牲掉親生兒子的終身幸福去滿足姐姐家的欲望。

這個胳膊肘往外拐的就是差點做了明蘭婆婆的人,賀弘文的母親。

1,

賀家雖然不算是大富大貴的人家,但也是在太醫院掛過號的,家底也算殷實。

賀家的祖母本身也是低門小戶的女子高嫁入賀家的,所以看著性子溫柔,為人和善的賀弘文母親很順眼,再加上賀弘文的父親去世得早,她年紀輕輕的就守了寡,所以賀家祖母和老爺子都對他們孤兒寡母的更加疼愛些。

就連三個兒子分家時,賀弘文母子分到的家產也占大頭。

誰都知道寡婦的日子難過,想把孩子撫養成才更是艱難。

賀母這些年來能在賀家立足,安穩度日,還能把賀弘文撫育成才,少不了婆母賀老太太的助力,且賀弘文是她最看重和疼愛的孫子。

本來仗著賀家祖母的喜愛和偏袒,賀弘文母子的日子應該能過得安穩順當,可偏偏賀母的心思并不在兒子身上,或者說,她根本沒有想過怎樣才能讓兒子過得更好。

眼看著賀弘文繼承了賀家的衣缽,做了個有名的大夫,這些年東奔西跑的采購藥材,給人看病,也算是闖出些名堂。

而且又有從賀家分到的財產,名利錢財都有了。

她沒有站在母親的角度想著怎麼幫賀弘文守住這些然后再進一步,而是給兒子的前路上搬了一塊絆腳石。

她明知道姐姐的夫家曹家已經敗落,卻還想讓賀弘文娶曹錦繡為妻,她想拉曹姨媽和曹錦繡出苦海。

可她卻不想想曹家遠不止這兩個人,曹錦繡有哥哥弟弟,還會有侄子侄女,若是這一大家子都要靠賀弘文養著,那對他來說該會是多大的負擔。

而且養著不止是給口飯吃那麼簡單,衣食住行,子女教育,交際應酬,這些都需要開銷。

若是娶了曹錦繡,怕是整個曹家都會趴在賀弘文身上吸血。

2,

要是說賀母想讓賀弘文娶曹錦繡是心疼同情她們娘倆,想著兩個孩子從小青梅竹馬,即便是現在曹家敗落了,也應該成全他們。

那當她得知曹錦繡已經在外地給人做了幾個月的妾室了,還騙她說自己還為賀弘文守身如玉時,她應該很生氣才對啊!

可面對欺騙自己的姐姐,她依然選擇相信她們是被迫的,還想跟賀老夫人求情,讓曹錦繡進門做個貴妾。

她特意告知曹姨媽,賀老夫人正在給賀弘文議親,讓她帶著曹錦繡出現,更給了曹錦繡攪黃賀弘文和明蘭的婚事的機會。

即便是失了明蘭這樁姻緣后,賀家祖母勃然大怒,賀弘文也對她心生怨懟,不再像從前一樣孝順恭敬,但她還是仗著自己是賀弘文母親的身份哭訴哀求,直到賀家同意曹錦繡進門做妾才罷休。

賀家祖母想給賀弘文在尋一門親事,便想起來曹錦繡當初是怎麼壞了賀弘文跟明蘭的親事的。于是二話不說,要帶曹錦繡回白石潭老家。

曹錦繡知道賀家的這個祖母是有手段的,失去賀母這個姨媽的庇護,自己怕是要吃不少苦,便苦苦哀求不愿離去。

賀母也想趁著自己還有口氣在,多在賀弘文面前給曹錦繡說好話,壓著兒子跟曹錦繡培養一下感情,這樣即便是自己死了,曹錦繡也能立住腳了。

她怕就怕自己死后,兒子不寵她,她也沒有個兒女可以依靠,那在賀家不過是有人給口飯吃,不餓死罷了。

不得不說賀母對曹錦繡打算得還挺長遠,這樣的感情,看上去賀弘文不像是她親兒子,倒是曹錦繡更像是她親閨女。

就連后來曹錦繡耍心機,給賀弘文下藥,讓丫頭爬床,想帶個曹家的野種進賀家的事情敗露后,賀母還不清醒,還一味的相信曹錦繡是被逼無奈,是想要個孩子以后有個依靠,賀家的還是曹家的又何妨。

直到臨死之前還央求賀弘文好好對待曹錦繡,要讓她衣食無憂,保她一世安穩。

眾人都覺得不解,就算是發善心做好事,也不至于好到這種地步吧?以德報怨也不是這樣報的吧?這個賀母是真的心善還是腦袋缺根弦?

3,

其實剛開始看《知否》的時候,我也很難理解賀母的心善。

一邊是自己守寡帶大的兒子,一邊是自己已經嫁出去的姐姐和隔著一層的外甥女,哪邊親肯定是知道的啊。

那她為什麼一再幫助曹家,還不顧兒子的前程,甚至搭上兒子一輩子的幸福去幫襯曹家呢?

就連傻憨憨的王若弗,在得知親姐姐康姨媽騙了自己時,還上門理論,歇斯底里呢,為啥這個賀母成了真圣母了?

答案只有一個, 幫助曹錦繡讓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自嫁入賀家起,賀母就沒什麼大出息,當然能生個賀弘文也算是對賀家的功勞。

守寡后又體弱多病,賀弘文是祖母帶大的,看病的本事是跟祖母學的,能從叔伯的手里分到家產也是祖母的功勞,而且一直都是祖母在幫她們母子打理,說是等到賀弘文娶媳婦了在交還到他手上。

十幾年來賀母一直都是臥床養病,她的自我價值感很低。

婆婆對她好是因為可憐她,賀弘文來床邊伺候她是因為孝順。

她什麼也做不了。

然而曹錦繡的出現,卻打破了這個局面。

以前高高在看看不起她的姐姐,現在對著她訴苦,讓她知道原來來有人過得不如自己。

曹錦繡更是凄凄慘慘的一邊哭一邊求她幫助,讓她覺得自己還是個有用之人,還能幫助其他人,自己的幫助甚至還能改變外甥女的命運。

這些自我價值的膨脹感讓她立馬戰斗力爆表,他不在心緒低迷自我否定,而是想著如何能幫曹錦繡達成心愿,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從這個出發點考慮問題,曹錦繡就成了她一個戰壕的兄弟,而賀弘文和賀家不再是她要守護的對象,而變成了要攻克的敵人。

所以她才會放著明蘭這個香餑餑不要,也不顧及賀弘文的利益,堅持要她娶曹錦繡為妻。

在曹錦繡不是處女的丑事被揭發后,她立馬改變戰略要曹錦繡做貴妾,還想著憑借自己的關系,讓曹錦繡跟賀弘文好好相處先把感情穩定了,這樣即便以后娶進來的是正妻,曹錦繡也能在賀家有一席之地。

甚至到臨死前,面對曹錦繡和曹家的種種算計都曝光時,她雖然羞愧悔恨,卻還給曹錦繡說好話,讓賀弘文善待她。

此時的她想保護的不是曹錦繡,而是自己心中的那份執念,那份自我價值的肯定。

4,

其實想幫助曹家也是可以的,畢竟是親姐姐,不想看著她受罪也是人之常情。

但賀母的出發點是好的,就是用錯了方法。

曹姨媽一家人進京,房子是賀家出面找的,衣食住行連仆人都是賀家幫忙置辦的,這已經算是很大的幫助了。

若是曹家的男丁能正兒八經地謀個差事,怎麼也能養活一家人。

可曹家人不思進取,總想著去賀家打秋風。

本來想著把曹錦繡送進賀家當正房大娘子,那賀家的財產便都是曹家的了,后來被識破后,費盡心機只能做個妾。

且曹家離京時,賀家也是給足了銀子,若是用買置辦田地,少說也有上百畝了,在加上賀母給的,當個財主都夠了。

可曹家的男人們整日里尋花問柳,偷雞摸狗,一樣正經事兒都不干。

都說救急不救貧,這樣的人家,任你給再多的錢財都沒有用,而且給得越多越是害了他們。

賀母若真心想幫助曹家,就應該讓他們知道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

直接給他們錢財,不如給他們工作,讓他們知道錢財來之不易,讓他們體會工作的艱辛,這樣或許曹家還有救。

但賀母只會給錢的方式,不僅縱的他們無法無天,更是鐵了心要當一輩子盤在賀家身上吸血的螞蟥。

賀母是在做善事嗎?從這方面看,她像是在作惡。

用戶評論

2023/3/28 7: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