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浣碧是甄遠道的私生女,在甄府,她名義上是服侍甄嬛的丫頭,其實吃穿用度都比流朱要好很多。
安陵容第一次見浣碧的時候,脫口而出:「這位姐姐是甄姐姐的姊妹嗎!」
看到這里,很多人說安陵容小家子氣,沒見過世面,一句話掉了自己的底兒。
她明明可以問流朱:「這位是?」避免認錯人的尷尬。
但仔細想想:安陵容也未必真的不知道浣碧是誰。
不過,即便浣碧是丫鬟,一個丫鬟能夠穿得這麼體面,身份、地位也很不一般。
安陵容此去是要寄住在甄府一段時間,她與甄嬛只有一面之緣,沒有很深的感情基礎。
如果能夠得到浣碧這樣一個體面的大丫頭的關照,那麼,在她的衣食住行方面,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所以,安陵容錯認浣碧一事兒,很可能是她故意而為之。
這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位30歲的美女,故意說她看起來只有20出頭,人家肯定高興,記著你的好。
小編這樣想安陵容也不是無端揣度。
早在選秀當天,安陵容來晚了,下車的時候,一位宮中的嬤嬤把她攔住,責怪她怎麼來得這樣晚。
當時,安陵容就有過裝傻充愣討好對方的行為,她說:「今日托姑姑的福才沒有延誤,若遇上旁人哪還有這樣的福氣?」
逗得對方喜笑顏開,夸她:「嘴還挺甜。」
扮弱者,將對方地位抬高,為對方提供情緒價值從而給自己謀好處,這是安陵容與人相處時慣用的手段。
而安陵容這樣做到底有沒有求仁得仁呢?
有,也沒有。
浣碧本來就自視極高,安陵容的吹捧最初讓她覺得很受用。
安陵容住在甄府的那段時間,浣碧是怎樣與她親近的,我們不得而知。
但甄嬛等人入宮之后,安陵容去碎玉軒,浣碧每每對安陵容格外熱情,還會記得她愛喝的茶,并親自沏上。
由此可見,浣碧起初對安陵容是極好的。
不過,這種「好」有個大前提,那就是浣碧覺得自己可以和安陵容平起平坐、同病相憐!
一旦安陵容在宮中得了臉,身份、地位遠遠高于浣碧,就很容易激起浣碧的嫉妒心。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安陵容侍寢后來到碎玉軒送禮,被浣碧甩臉子。
甄嬛把浮光錦賜給浣碧之后,她不但穿著到處招搖,口中還要說著嘲諷安陵容的話。
在之后的漫長時光里,浣碧總是對安陵容充滿敵意,一有機會就在甄嬛面前挑撥是非。
不過,這事兒也不能全怪浣碧。
眉莊承寵、淳兒承寵,浣碧也沒覺得不平衡,那是因為,她一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份與人家不同。
浣碧對安陵容的嫉妒和怨恨,是因為安陵容曾給過她與自己平起平坐的錯覺。
也就是說,這事兒的禍根,還是安陵容當初在甄府的時候自己親手埋下的。
有一句話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你今天靠上下嘴唇一碰就得來了好處,別沾沾自喜,說不定,日后要為此而付出流血流淚的代價。
你當下靠雕蟲小技損人利己,別自詡聰慧,因果輪回在后面!
只是,對于安陵容來說,她恐怕這輩子都不可能知道,浣碧對她的敵意從何而來,而這敵意又在她和甄嬛之間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